健康知识|中医怎么看,看中医要怎么说症状


中医怎么看书 找到医院中医师或者私人中医诊所的中医师, 首先是主诉, 讲清楚自己现在的感觉症状, 有哪些部位不舒服, 具体情况咋样, 病程多少, 平时生活习惯, 习性;工种, 工作情况, 喜欢的, 厌恶的;千万不要说自己有什么什么病(比如支气管炎, 咽喉炎等等), 去误导医师的诊断方向 。
主诉后, 医师根据你提供的情况, 首先是望诊, 闻诊, 问诊, 切诊, 切脉, 通过四诊进行分析, 应该采用那个诊断方法, (八纲诊断, 卫气血虚诊断, 脏腑诊断, 三焦诊断等等)寻找原因, 病因病机, 对症制订治疗方案, 确定治疗步序, 方法, 进行对症治疗, 选方, 处药, 根据病情, 体质, 体重, 定药量多少 。
给你医嘱, 药的煎法, 服法等等 。 怎么护理, 注意情况等 。
内容太多, 不可能全部叙述 。
祝你新春愉快!
中医如何看眼睛 脸上有五种病色
说完主色和客色, 最常见的就是病色了 。 人在健康状况不佳时, 就会面露病色 。 而病色中的白、黄、红、黑、青五色, 都对应着不同的身体疾患 。

白苍白、煞白、惨白 。 这些白色没有光泽、不夹杂血色, 都是人们用来形容脸部病态的白色 。 中医认为, 这种白色多跟气虚、血虚关系密切 。 血液不足、不能营养面部, 就会出现苍白色血液的运行和生成又是靠气的, 中医说气能生血, 气虚了, 生血的功能就减退了, 血就不能够营养面部, 就会出现苍白色 。 还有一种白是体寒引起的, 这类人特别需要保暖 。

黄蜡黄、焦黄 。 “有这两种面色的人, 往往不是脾虚就是体内有湿气 。 ”钱会南告诉采访人员, 中医认为脾胃是先天之本, 是营养物质的来源, 如果脾胃虚弱以后不能正常运化, 营养物质就不能滋润我们的面部, 这时候会出现黄色 。 脾除了消化营养物质以外, 还代谢水湿, 如果湿邪不能正常代谢, 营养物质异常积聚, 也会造成面色出现不正常的黄 。

红通红、潮红 。 健康的红是由内而外散发的, 而不健康的潮红有一个特点, 就是像潮水那样, 比如有人会在下午时面色发红 。 潮红和阴虚、上火有关, 一般面色潮红的人还有五心烦热的表现, 也就是心情烦躁、两手心两足心发热 。 如果上火属于实火, 表现出来就是满面通红、如果是阴虚引发的上火, 往往只是在颧骨发红 。


黑枯萎、憔悴 。 发黑的面色会让人觉得“形容枯萎”, 看起来像老了好几岁 。 钱会南表示, 脸色发黑和肾关系比较密切, 肾虚的病人多见面色黑, 中医认为五色对应五脏, 黑是跟肾相对应, 所以说肾虚的病人往往多见黑面色 。 黑眼圈也属面色发黑, 它就是因为肾虚导致水代谢异常造成的 。

青铁青 。 青是属于肝的一种色, 脸色发青一般是由气滞血淤引起的 。 这种人的性格特征很明显, 比如多疑、爱钻牛角尖、容易莫名其妙地发火等 。 另外也有可能是因为受寒, 我们有时说“冻得发青”, 就是因为气滞影响了气血的运行 。
中医是怎么看病的 目前, 在我们国家真正的中医已经越来越少, 但名不符其实的中医, 我们名之曰“中不中, 西不西”的糊口医 。 这个名称不好听, 特别是四十岁以下的青年中医, 更觉得委曲不好受 。 其实, 他们都想努力成为一名名中医呢!只是我们这个“中西结合”不容许 。 老实说:“糊口医”也是这个“中西结合”制造出来的 。 一个真正的中医是如何看病的?我们认为, 不论在任何情况下, 必须做到: 1、坚持整体观念, 不可将局部与整体分割; 2、坚持辨证论治, 不专搞辨病论治; 3、坚持脉诊, 不用听诊器; 4、坚持只开中药, 不开西药; 5、坚持用中药取代抗生素; 6、坚持四诊, 化验单只作参考, 不作唯一依据; 7、不用西医理论指导用中药; 8、说服病人在服中药期间, 不自服西药, 不打针; 9、处方字迹要工整, 不可潦草, 更不可自己乱取药名; 10、要敢于面对危重病人, 要敢于抢救西医抢救不了的病人, 这一条非常重要; 11、坚持戒口, 不可单讲营养; 12、坚持与病人同呼吸, 不可冷淡病人; 13、看中医书, 不看西医书籍, 中、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, 不可用“知已知彼, 百战百 胜”来辩解 。 以防西化 。 说实话, 不论人民医院或中医医院, 为了抓收入, 是很难也不容许用传统方法治病的, 除非个人开诊所, 这在于自己如何先择而已, 我一生的体会是:真才实学之人多贫困, 不学无术之人多富有 。

推荐阅读